“三变”改革的济南探索——一村一品出特色家门口增收渠道多
作者:时晔然 张敏 钱堃 通讯员 杨真 宋洁 郑巧娥
芦南村联动温室大棚相公庄街道小康村正在给村民分红。芦南村温室大棚内的蔬菜
济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步推进三变改革”,这对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去年以来,济南市各区县先行先试蹚路子、因村制宜强产业,共建共享促增收,为农民干事创业增财气、强底气、鼓志气,促进基层党建引领有抓手、盘活资源有门路,“门口”就业渠道多,有力促进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三变”改革典型经验,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会标杆闯出新路。
破壳从无到有,﹃走南闯北﹄选对一种果品
4月13日,在位于商河县殷巷镇殷巷村的四杨庄园里,工人们正在一片桃树林中不断穿梭忙碌着,像这样的场景在有着丰富林果资源的殷巷镇,只是一个缩影。村党支部书记张广军告诉记者,这一大片的桃树不仅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变革,也让村民的口袋越来越鼓。
作为林果大镇,殷巷镇种植果树总面积超过6000亩,仅果树种植标准化基地就有25处。也正因如此,殷巷村这个曾经的“无果村”小村庄,通过“三变”改革,一下翻身成了远近闻名的特色林果业发展示范点。
张广军说,在他的记忆里,除了种地,朴实的殷巷村人似乎找不到什么新出路。但一块叫做“十里桃园”的试验田却为村民们指明了方向。
2015年底,张广军在年底的村支部大会上提出发展林果业的倡导。万事开头难,对于从未种植过果树的殷巷村人来说,迈出这一步,似乎显得尤为困难。张广军说:“当时没有经验借鉴,也没有模式照搬,我们就只能靠自己去一点一点地尝试。”
2016年,殷巷村村内的60余亩闲散土地被统一规划,建设了“十里桃园”试验田。这片被分包给10位农户的试验田,由村“两委”牵头,统一管理。张广军回忆,当时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品种,他跑遍了山东省,哪里的林果做得好,他就跑到哪里去学习、取经。蕞后一种被称作“映霜红”的冬桃品种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映霜红”冬桃在殷巷村“安了家”。
亩产千斤,总收益破百万。就这样,殷巷村的“十里桃园”迈出了成功的一步。“十里桃园”试验田的成功,让村民们打消了顾虑,也让殷巷村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2018年,殷巷村掀起了果园合作社入股热潮。村民们除了依靠出资入股,自家的土地也成了合作社的重要入股方式。
“村干部挨家挨户地宣传,不少人都被打动,没几日,300多亩的土地就流转了出来,村民们也都摇身一变成了股东。”张广军说,在村“两委”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殷巷村成功流转了近600亩土地,筹措了百余万元资金,招牌取自村中四棵古杨树的“四杨庄园”动工了。
“过去种完玉米种小麦,地里有操不完的心,收入还得看天吃饭。”村民张宗权望着眼前一望无际的桃林,回忆起了过去的日子。
张宗权作为庄园里的一名林果工人,他觉得,这两年自己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年除了土地流转的钱,还有分红。我身体硬朗,还能再打份工,一年三收,虽然还是没有离开这片土地,但日子却过得更好了。”
以土地入股,农民变股东,年年领分红。目前,四杨庄园已经种植3.6万株果树,包含18个品种的桃、4个品种的梨、3个品种的苹果、2个品种的无花果以及1个品种的李子,实现了三季有果品、全年有收益。合作社把“支部领导、章程规范、群众参与、集体增收、群众收益”作为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基本原则,定下了党员“四心”工作法,探索成立了“殷巷村五老议事团”“四新议事团”,推出“庄主活动日”,通过“立规矩”,合作社发展越来越规范,生产出的高品质有机果品远近闻名。近年来,合作社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实现了群众和集体“双增收”。
引领由弱变强,﹃一村一品﹄选准特色产业
一摞摞现金整齐摆放在桌上,章丘区相公庄街道桑园村置业合作社的股东们正逐一领取分红,“分红区”一派喜气洋洋近日,该置业合作社的560户股东领到了他们的头部次分红。
“春天村里开始搞三变改革,我家入股了1万元,没想到才几个月就领到了分红,村里真是又办了一件大实事。”村民刘桂娥拿着刚领到的分红金,激动地说。
作为章丘区“三变”改革首批试点村,相公庄街道桑园村稳扎稳打、实干苦干,盘活村内闲置建设用地23亩,共投资800万元,建设9300平方米高标准厂房和2300平方米仓库出租,统一托管土地947亩,实现增收180万元,入股置业合作社的村民每股可获得1400元的分红,真正实现群众增收。
早在去年初,相公庄街道就一直在探索如何壮大全域的村集体经济。在广泛学习借鉴总结后,相公庄街道确立了“三变”改革的发展道路,主动探索强村富民的有效路径,让群众都能享受到发展的红利。
去年1月22日,章丘区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召开,相公庄街道被确定为区级试点街道,桑园村被确定为区级试点村,开启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
党工委专班推动,成立街道经济联合总社和平台公司,搭建乡村振兴联盟平台,举办了电商直播培训班,推出“相公有礼”等特产品牌。深化落实头雁论坛、党员包户、微党课等机制,发挥村党组织引领作用,桑园等村成立合作社党支部,党员干部、无职党员带头入股,以身示范让群众放下顾虑、积极参与。
相公庄街道在试点村探索出标准化厂房出租型、土地规模化托管型、农业项目化带动型等发展模式,实现新增村集体收入282万元,其中群众分红156万元。标准化厂房出租型主要是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变租地为租房,向市场要效益。对工业基础较好的平原村,以置业合作为切入点,深挖低效建设用地,实行“村集体控股+群众入股”模式建设厂房出租,收益按照股份占比分红。
对自然风光较好的山区村,以特色农业项目为突破口,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形式,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和劳务输出入股,多渠道实现增收。如黉山新村结合中草药产业园项目,按照1亩1股的办法,引导群众入股1537股,一期每股每年分红560元,合作社根据年效益二次分红12.5万元,比农民自己种植收益增长近2倍。土地规模化托管型主要是实行耕地托管服务,变权属为“存折”,给土地定身价。对有大片土地的农业村,将土地流转到土地合作社,交鲁供丰农统一托管经营,采取“保底+分红”的模式,分批完成了25个村1.8万亩土地托管,是全省托管面积蕞大的镇街,其中10个村已分红,新增收入254万元,群众分红205.4万元。
强村由富到美,﹃一张蓝图﹄绘就﹃生态田园﹄
初春时节,走进历城区港沟街道芦南村的云台山田园综合体农业智能温室,只见温室里种植着各式各样的蔬菜水果,黄瓜、番茄、辣椒等从花砖中钻出,有的种植在水培中,各种盛装设施造型各异,极具美感,生机勃勃。上万平方米的智能温室看不见一片裸露的土地,精妙的循环产业设计,实现了水肥一体化、立体无土栽培种植技术。
“我现在在大棚里负责苗木管理,每天能挣到150元。”在田园综合体农业智能温室里,“大工”贾相成正熟练地将黄瓜苗多余的侧枝剪下,“过去村里经济还没发展起来的时候,为了生计,村民都去济南市区打工。现在家门口就能挣高工资,乡亲们就都回来了。”
芦南村地处港沟街道南端,距离市区较近,自然资源丰富,名胜景点众多。过去,芦南村常年种植玉米、麦子等农作物,亩产量很低。怎样才能蕞大化利用芦南村的优势发展产业,这是芦南村“两委”一直思考的问题。近年来,他们结合现代田园产业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实施“村两委+合作社+企业”的经济运行模式,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将全体村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到合作社,实现“个人单干”向“土地规模化集约运营”转变。同时,与农业科技企业合作田园综合体项目,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
2013年,芦南村制定实施了农业结构调整发展规划,成立了“芦南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全体村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成了“股东”,合作社采用确权、确股、不确地的静态运营方式,实现了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统一分红,每年每人发放150公斤面、50公斤大米。
2019年,芦南村成立“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对全村的资源、资产、资金进行了核查清理,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集体与个人的产权问题,对经营性、公益性资产进行分类登记造册,制定了运营章程,村民入社率达到100%,采用动态分红的运营方式,每年每人发放资源收益金2000元。
近年来,芦南村通过推行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充分发挥“党支部+合作社+企业”三位一体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建立起从组织决策到发展经营再到村民收益分配保障的整套体制机制,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收益股金,村民变股东”的转变,一系列的改革实践使该村变为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富裕村。
2020年,芦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济南诗酒田园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打造“云台山田园综合体”项目。创新运营机制,实现了市场信息、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与芦南村资源的无缝对接,每年保底合作收益金350万元。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投资1.3亿元,综合性产业中心主体已完工。
目前,芦南村依托田园综合体,正全力打造山楂高端产品研发生产基地。芦南村山楂体验园也正式营业,为游客提供手工制作的山楂产品以及各类蛋糕等食品,并与学校合作,将山楂体验园项目融入研学内容。
如今的芦南山野,已逐步成为集高科技农产品种植、果品采摘、花卉繁育观赏和农产品深加工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园林,三产深度融合的发展态势日益凸显。(文/图本报记者时晔然 张敏 钱堃 通讯员 杨真 宋洁 郑巧娥)
原标题:“三变”改革的济南探索—— 一村一品出特色家门口增收渠道多
作者:时晔然 张敏 钱堃 通讯员 杨真 宋洁 郑巧娥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