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撑起济南“经济脊梁”
园区的聚集、扩散和催化效应,为加快形成新型产业集群,实现经济集约发展、转型发展提供条件和可能。
目前,园区经济已成为我市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成为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2012年,我市10个省级以上园区将突出自身特色,使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企业脱颖而出,辐射带动园区内特色产业、智能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迅速崛起,撑起济南“经济脊梁”。
早在2007年,《济南市加快园区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明确提出,要将工业园区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产业定位,优化功能布局。近年来,各园区基于各自产业特色,以产业合作为载体,以优势企业为龙头,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主导产业集群。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济南市目前遍布县市区的8个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食品产业基地、汽车产业配套和零配件高端制造基地、机械制造业基地等特色鲜明、各有所长的经济园区。目前,济南市已形成“欧洲工业园、台湾工业园、华侨工业园、韩国工业园、信息产业园”等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承载地和区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
目前,济南高新技术开发区现已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交通装备和高端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同时培育了大批龙头企业,其中浪潮集团、中创软件、积成电子、山大鲁能、山大华天一起入围全国软件百强企业,齐鲁制药、博士伦福瑞达在眼科用药和抗肿瘤药物研发生产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山东明水经济开发区在引进运输装备龙头企业中国重汽以后,以重汽为首的产业集群日益壮大。韩国KPF株式会社是在首尔上市的一家从事汽车配件、大中型轴承部件、紧固件、船舶配件等高端锻造类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的世界知名企业,入住明水经济开发区是看好了重汽配套产业的市场需求。
山东济北经济开发区现以食品饮料产业园为载体,形成完整的食品产业链条,产业配套能力日渐增强,成为国内小有名气的食品产业生产基地。截至目前,已拥有旺旺、达利、统一、上好佳、巧媳妇等国内知名品牌的食品企业30余家,被山东省食品工业协会批准设立“山东省食品工业基地”。
通过以优势企业作为龙头,加快推动产业集聚,促进特色产业崛起,我市经济园区已经站在更高起点上。预计到“十二五”末,全市经济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占全市的比重均达到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57%,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市的比重上升到47%。
近两年来,必将对山东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的“一黄一蓝”两大国家级战略相继闪亮登场。在“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的支撑下,济南面临着打开经济发展空间的历史性机遇。山东社科院副院长郑贵斌认为,未纳入“蓝区”和“黄区”不意味着被边缘化。“蓝区”蕞重要的、真正的意义在于海陆统筹,主体区和联动区统筹联动。济南作为联动区内的重要成员,应该主动对接,积极融入,特别是大项目、大市场格局已经跨越了行政区域的限制,通过信息化和虚拟化,将整个山东凝为一体,共享此次蓝色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
作为山东的省会城市,济南各经济开发区以“绿色”作为发展方向,督促企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实现环境优化增长,为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发展前景好的产业链项目留足环境空间,强化济南作为“黄蓝”腹地的功能,为山东经济的发展提供产品、物流、信息和服务等各方面的支持。
济南临港经济开发区集聚以汽车零部件为主的先进制造业,以欧洲工业园为载体,汽车配套产业初具规模,主要有德国采埃孚商用车转向机(山东)有限公司、德国福士汽车零部件(济南)有限公司和德国大陆汽车电子(济南)有限公司、美国独资京士刹车片公司、中德合资毕维斯汽车零部件公司、意大利艾德勒济南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汽车配件产业。将在未来发展中不断培育航空物流、铁路物流、公路物流,尽快构建起立体物流体系。
济南槐荫工业园聚家用电器、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区内的九阳集团产品已成为国内知名小家电产业品牌。近年来,工业园致力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培育引进了天岳先进材料公司LED蓝宝石晶体和碳化硅晶体项目,其产品对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垄断有着积极意义。
济南化工产业园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新材料三大产业为主导产业,通过积极开展同中国化工集团在内的重点大型企业的战略合作,吸引了包括裕兴化工有限公司、韩国皇冠油墨公司在内的30余家新型工业企业。同时,作为我市新材料产业基地,园区与山东大学共建产学研基地,国内首个集胶体材料工程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国家科研机构———国家胶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园区。
近年来,各经济开发区凭借省城在政治、金融、文化和人才储备等各方面的优势,正逐渐融入“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的区域,成为整个山东的信息技术和人才中心,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基地。
市委书记王敏在市第十次党代会上的报告指出,加快推进10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和20个重点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发展,优化园区产业布局,创新园区运行机制,推动企业和项目向园区集中集聚,把园区建设成为带动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有力引擎。要继续举全市之力支持高新区加快发展,将高新区尽快打造成为区域研发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高地。
济南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经济发展的优势在工业,后劲、潜能也在工业,而加快工业发展,必须加强工业园区建设。目前,在园区发展中,仍存在许多因素制约其进一步发展。
济南市委党校经管教研部教授李金泉认为,空间资源不足是影响园区新一轮发展的突出问题。随着招商政策日渐成熟和招商力度不断加大,园区发展空间明显不足,难以满足项目建设和城市化发展需求,制约开发区进一步发展。国家土地调控政策更加趋紧趋严,园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与土地资源约束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另一个制约在于,政策优势递减使园区传统的招商模式风光不再。园区创建初期,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对吸引投资者进入园区发展,确实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优惠政策逐步取消和园区之间竞争加剧,单纯依赖政策优势的传统招商引资模式难以对投资者产生吸引力。在发挥政策优势的同时,转变传统招商思路,摆脱对优惠政策招商思路的依赖,探寻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更加有效的招商模式,是各级各类开发区面临的现实课题。
因此,我市需加快推动省级以上园区工业用地分配方式调整,出台适合我市实际的工业用地实施办法,合理分配园区土地指标。同时,依据园区产业定位,突出主导特色产业,积极开展园区产业链调研,按照产业链做强补缺原则,确定招商重点,抓好产业链的定向招商。努力突破土地和招商方面制约带来的瓶颈,使全市园区经济得到全面提升。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