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济南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宁波市实施五大工程推动高技术制造业提质扩量

admin7个月前 (09-23)济南产业信息29

  近日,宁波市出台《宁波市高技术制造业提质扩量行动计划(2021-2025年)》,实施“企业培育、招商引智、产品升级、平台提升、产业集聚”等五大工程,推动宁波高技术制造业规模化、特色化、高端化、集聚化跨越式发展。提出至2025年,力争建成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高技术制造业创新发展高地,努力为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城市、共同富裕先行市提供支撑。

  1.加快培育骨干企业。全面摸清我市现有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情况,依托“大优强、制造业单项冠军、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科技型中小企业”等优质企业培育梯队,根据企业和产品特点,精准实施高技术制造企业培育计划。支持我市优质龙头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资本运作、战略合作等方式整合产业资源,加快高技术领域布局。引导企业做专做精,聚焦重点细分领域,立足核心业务和关键技术,强化研发创新投入,巩固提升行业地位,培育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引导有能力的企业/机构孵化培育高技术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后备力量。到2025年,力争培育制造业“大优强”企业15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15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

  2.强化质量标准提升。树立一批企业标准领跑者,引导高技术制造优势领域骨干企业主持或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和“浙江制造”标准制修订。发挥各类政府质量奖引领示范作用,建立健全国家、省、市、县政府质量奖梯次培育制度,强化质量强企质量强业。加强企业品牌建设,引导高技术制造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品字标浙江制造”等省级品牌,加强企业自主品牌培育支持。强化知识产权布局,推动知识产权贯标,实施专利导航项目和高价值专利组合培育计划,鼓励企业申请国际、国家发明专利。到2025年,高技术制造业领域新增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标准、“浙江制造”标准80项,新增“品字标浙江制造”企业20家。

  3.提升智能制造能级。结合新一轮智能化技术改造行动,加快推广工业机器人应用,推进自动化(智能化)成套装备改造,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快企业生产制造、运营管理、关键工序及设备应连尽连和升级优化。加快推动平台化赋能,支持有能力的企业聚焦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物流仓储、运维服务等重点环节,开展“5G+工业互联网”试点建设,打通研发、生产、销售、管理全生命周期供应链。推动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广泛应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协同化制造等新模式,打造一批标杆性“未来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到2025年,高技术制造业领域累计建成市级以上未来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数量60家以上。

  1.强化资本招商。围绕高技术制造业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梳理产业链图、编制招商图谱,谋划一批强链补链延链项目。结合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特有的资本属性,梳理国内外高技术制造业细分领域知名产业资本,谋划推动政府层面战略合作,积极参与市场化基金合作,争取资本方主投项目产业化优先落地权。推动各级政府、园区组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高技术细分领域产业基金,加大对落地企业和项目的资金支持。发挥多方主体作用,依托龙头企业(园区)平台、专业资本机构,结合国产替代需求,布局建设孵化园、创新园等,组织本地产业链、供应链对接。瞄准航空航天、信息化学品、5G通信等领域,加强产业链精准招商,强化招商项目高技术工程化导向,加快建设一批高技术制造业领域成熟的强链补链延链产业化项目。到2025年,力争每年招引高技术制造业项目投资额150亿元以上,推进总投资超10亿元建设项目15个。

  2.强化高层次人才引进。深化实施甬江引才工程,实行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发现遴选机制,创新鲲鹏人才专项、青年人才专项及举荐制、认定制等引才模式,支持高技术制造业重点领域人才项目申报,更大力度、更加精准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围绕高技术重点领域,支持有较好市场前景、自带技术、项目和资金的团队和项目来甬落地。根据初创期、成长期等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特点,采用多样化的股权投资方式,充分利用现有各类政府投资基金积极引导国内外创业投资机构共同投资甬江引才工程团队和项目。

  1.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集成电路、芯片、生物医药、重大装备和关键零部件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及国产替代进口需求,编制创新链“三******”,设立研制专项,优先保障技术攻关重大工程项目组织实施。建立分层分级关键核心技术科技攻关计划清单,实行“里程碑”式考核、“项目经理人”制管理等创新机制严格把控项目产出质量,力争在3-5年内,突破一批复杂精密集成制造工艺和技术,形成一批自主可控的标志性成果或战略性产品。鼓励高技术制造企业与科研院所、本地配套企业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在技术转化、中试验证、批量生产等工程化阶段开展合作攻关。到2025年,高技术制造业领域每年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5项以上。

  2.加快新产品迭代升级。把握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规律,支持高技术制造企业基于自身成熟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开发生产顺应市场需求和产业升级规律的新产品,引导传统企业不断丰富产品管线和产品层次,加大对高技术领域新产品拓展布局,推动文体用品企业基于传统文具用品生产积极拓展办公自动化设备系列产品领域,支持传统电气机械设备生产企业逐步拓展通信、电子设备等领域产品研发。支持电子、通信及计算机设备、智能仪器仪表等高技术制造企业加快开发智能化产品,探索“产品+内容+场景+生态”全链式智能生态服务。依托全市重点工业新产品试产计划,聚焦高技术制造业核心产品目录,推动工业新产品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高技术化。到2025年,高技术制造业领域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5%以上。

  3.推动新产品推广应用。加强产用融通,支持本地产业链整机(系统)企业与零部件企业通过协同开发、共同研制实现新产品研制应用、本地配套和采购,推动产业链本地化、产业融通发展。创新应用场景,重点支持电子设备与智能化场景融合应用,推动智能电子设备在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能家居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支持医疗设备与医疗服务场景融合应用,推动智慧健康装备与医疗服务平台的集成。鼓励政府投资项目应用创新产品和技术,推动一批高技术制造企业和产品入选国家专项。

  1.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实施“高技术制造业研发活动和研发机构倍增行动”,围绕企业成长特点和生命周期,推动企业积极创建企业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各类研发创新载体。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抵扣等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鼓励高技术制造企业争取各级科技专项,加快实现“从0到1”的技术创新突破。到2025年,高技术制造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60%,新增10家省级及以上创新载体。

  2.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支持高技术制造领域产业技术研究院做大做强,重点加快推进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中科院微电子所宁波微电子应用研究院、宁波智能技术研究院等电子信息制造业领域,以及中科院慈医工所、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等生物医药领域产业研究院建设,开展研发、转化、孵化、招商、人才培养等,支持产业技术研究院争创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积极谋划面向集成电路、电子信息制造、工业机器人、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谋划组建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载体等,推动细分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到2025年,力争实现行业创新平台全覆盖,集聚25个以上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

  3.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围绕高技术制造重点产业链,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可靠性试验验证平台、新产品中试基地、检验检测平台等产业基础技术服务平台。搭建创新成果转化公共共享平台,加快建设宁波科技大市场3.0版,举办创新成果发布、技术交易等活动,畅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双向链接的快车道。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向企业开放实验室、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等,开展市场化技术创新服务,为高技术制造企业提供按需定制的技术创新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加快集聚一批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等中介机构,面向高技术制造企业提供专业化、精准化服务。

  1.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链。依托全市标志性产业链培育工作,加快打造特色工艺集成电路产业链、光学电子产业链、机器人产业链、智能成型装备等高技术领域优势产业链。滚动编制产业链图谱,以本地龙头企业为核心,推动延链补链强链,聚焦产业链薄弱环节,强化材料、零部件、整机、系统集成、生态服务的全链条培育。支持高技术制造龙头企业牵头建设、申报省级产业链上下游共同体。实施整零协同开发计划,推动整机(系统)与关键基础材料、零部件企业协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打通基础技术、工艺和产品的研发、设计、应用、示范推广等关键流程。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人才链等各类资源要素融合,上下游企业融合,组织产业链龙头企业和本地化配套对接活动,加快打造产业链共同体。

  2.培育高技术领域新星产业集群。依托浙江省新星产业群培育行动计划、宁波市万千亿产业集群培育行动,加快推进生物医药千亿级产业集群、航空航天装备、计算机通信设备、电子信息设备等细分领域新星产业集群培育。推动每个细分领域产业集群按照一批龙头企业、一批重点项目、一个产业基地、一个创新机构、一批专业人才、一个公共服务平台等标准实施培育。以各类产业平台为依托,谋划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空间,推动特色小镇、小微企业园、科技孵化器、加速器联动发展,打造一批以产业群协作配套体系为核心的高技术类产业平台。

  3.加快建设特色园区。促进集聚发展,依托我市“3+17”功能区块以及55个重点产业平台体系布局,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省级特色小镇(园区)为依托,打造一批专业化特色产业园区,落实“一园一业”精准培育。支持高技术制造业领域龙头企业、国有企业、专业机构发挥骨干作用,建设一批细分领域创新园、孵化园、小微企业园区等。强化供给保障,加快推进工业区改造升级,推动成片产业用地整备,优先保障高技术制造业发展需要。完善配套服务,实施产业园区质量效益提升计划,完善交通、信息、商务、安居等配套设施,切实优化园区硬条件与软环境,建设一批精准定位、产业协同、配套完善的专业特色园区。

  近日,宁波市出台《宁波市高技术制造业提质扩量行动计划(2021-2025年)》,实施“企业培育、招商引智、产品升级、平台提升、产业集聚”等五大工程,推动宁波高技术制造业规模化、特色化、高端化、集聚化跨越式发展。提出至2025年,力争建成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高技术制造业创新发展高地,努力为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城市、共同富裕先行市提供支撑。

  1.加快培育骨干企业。全面摸清我市现有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情况,依托“大优强、制造业单项冠军、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科技型中小企业”等优质企业培育梯队,根据企业和产品特点,精准实施高技术制造企业培育计划。支持我市优质龙头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资本运作、战略合作等方式整合产业资源,加快高技术领域布局。引导企业做专做精,聚焦重点细分领域,立足核心业务和关键技术,强化研发创新投入,巩固提升行业地位,培育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引导有能力的企业/机构孵化培育高技术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后备力量。到2025年,力争培育制造业“大优强”企业15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15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

  2.强化质量标准提升。树立一批企业标准领跑者,引导高技术制造优势领域骨干企业主持或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和“浙江制造”标准制修订。发挥各类政府质量奖引领示范作用,建立健全国家、省、市、县政府质量奖梯次培育制度,强化质量强企质量强业。加强企业品牌建设,引导高技术制造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品字标浙江制造”等省级品牌,加强企业自主品牌培育支持。强化知识产权布局,推动知识产权贯标,实施专利导航项目和高价值专利组合培育计划,鼓励企业申请国际、国家发明专利。到2025年,高技术制造业领域新增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标准、“浙江制造”标准80项,新增“品字标浙江制造”企业20家。

  3.提升智能制造能级。结合新一轮智能化技术改造行动,加快推广工业机器人应用,推进自动化(智能化)成套装备改造,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快企业生产制造、运营管理、关键工序及设备应连尽连和升级优化。加快推动平台化赋能,支持有能力的企业聚焦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物流仓储、运维服务等重点环节,开展“5G+工业互联网”试点建设,打通研发、生产、销售、管理全生命周期供应链。推动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广泛应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协同化制造等新模式,打造一批标杆性“未来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到2025年,高技术制造业领域累计建成市级以上未来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数量60家以上。

  1.强化资本招商。围绕高技术制造业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梳理产业链图、编制招商图谱,谋划一批强链补链延链项目。结合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特有的资本属性,梳理国内外高技术制造业细分领域知名产业资本,谋划推动政府层面战略合作,积极参与市场化基金合作,争取资本方主投项目产业化优先落地权。推动各级政府、园区组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高技术细分领域产业基金,加大对落地企业和项目的资金支持。发挥多方主体作用,依托龙头企业(园区)平台、专业资本机构,结合国产替代需求,布局建设孵化园、创新园等,组织本地产业链、供应链对接。瞄准航空航天、信息化学品、5G通信等领域,加强产业链精准招商,强化招商项目高技术工程化导向,加快建设一批高技术制造业领域成熟的强链补链延链产业化项目。到2025年,力争每年招引高技术制造业项目投资额150亿元以上,推进总投资超10亿元建设项目15个。

  2.强化高层次人才引进。深化实施甬江引才工程,实行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发现遴选机制,创新鲲鹏人才专项、青年人才专项及举荐制、认定制等引才模式,支持高技术制造业重点领域人才项目申报,更大力度、更加精准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围绕高技术重点领域,支持有较好市场前景、自带技术、项目和资金的团队和项目来甬落地。根据初创期、成长期等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特点,采用多样化的股权投资方式,充分利用现有各类政府投资基金积极引导国内外创业投资机构共同投资甬江引才工程团队和项目。

  1.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集成电路、芯片、生物医药、重大装备和关键零部件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及国产替代进口需求,编制创新链“三******”,设立研制专项,优先保障技术攻关重大工程项目组织实施。建立分层分级关键核心技术科技攻关计划清单,实行“里程碑”式考核、“项目经理人”制管理等创新机制严格把控项目产出质量,力争在3-5年内,突破一批复杂精密集成制造工艺和技术,形成一批自主可控的标志性成果或战略性产品。鼓励高技术制造企业与科研院所、本地配套企业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在技术转化、中试验证、批量生产等工程化阶段开展合作攻关。到2025年,高技术制造业领域每年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5项以上。

  2.加快新产品迭代升级。把握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规律,支持高技术制造企业基于自身成熟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开发生产顺应市场需求和产业升级规律的新产品,引导传统企业不断丰富产品管线和产品层次,加大对高技术领域新产品拓展布局,推动文体用品企业基于传统文具用品生产积极拓展办公自动化设备系列产品领域,支持传统电气机械设备生产企业逐步拓展通信、电子设备等领域产品研发。支持电子、通信及计算机设备、智能仪器仪表等高技术制造企业加快开发智能化产品,探索“产品+内容+场景+生态”全链式智能生态服务。依托全市重点工业新产品试产计划,聚焦高技术制造业核心产品目录,推动工业新产品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高技术化。到2025年,高技术制造业领域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5%以上。

  3.推动新产品推广应用。加强产用融通,支持本地产业链整机(系统)企业与零部件企业通过协同开发、共同研制实现新产品研制应用、本地配套和采购,推动产业链本地化、产业融通发展。创新应用场景,重点支持电子设备与智能化场景融合应用,推动智能电子设备在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能家居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支持医疗设备与医疗服务场景融合应用,推动智慧健康装备与医疗服务平台的集成。鼓励政府投资项目应用创新产品和技术,推动一批高技术制造企业和产品入选国家专项。

  1.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实施“高技术制造业研发活动和研发机构倍增行动”,围绕企业成长特点和生命周期,推动企业积极创建企业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各类研发创新载体。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抵扣等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鼓励高技术制造企业争取各级科技专项,加快实现“从0到1”的技术创新突破。到2025年,高技术制造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60%,新增10家省级及以上创新载体。

  2.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支持高技术制造领域产业技术研究院做大做强,重点加快推进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中科院微电子所宁波微电子应用研究院、宁波智能技术研究院等电子信息制造业领域,以及中科院慈医工所、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等生物医药领域产业研究院建设,开展研发、转化、孵化、招商、人才培养等,支持产业技术研究院争创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积极谋划面向集成电路、电子信息制造、工业机器人、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谋划组建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载体等,推动细分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到2025年,力争实现行业创新平台全覆盖,集聚25个以上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

  3.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围绕高技术制造重点产业链,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可靠性试验验证平台、新产品中试基地、检验检测平台等产业基础技术服务平台。搭建创新成果转化公共共享平台,加快建设宁波科技大市场3.0版,举办创新成果发布、技术交易等活动,畅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双向链接的快车道。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向企业开放实验室、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等,开展市场化技术创新服务,为高技术制造企业提供按需定制的技术创新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加快集聚一批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等中介机构,面向高技术制造企业提供专业化、精准化服务。

  1.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链。依托全市标志性产业链培育工作,加快打造特色工艺集成电路产业链、光学电子产业链、机器人产业链、智能成型装备等高技术领域优势产业链。滚动编制产业链图谱,以本地龙头企业为核心,推动延链补链强链,聚焦产业链薄弱环节,强化材料、零部件、整机、系统集成、生态服务的全链条培育。支持高技术制造龙头企业牵头建设、申报省级产业链上下游共同体。实施整零协同开发计划,推动整机(系统)与关键基础材料、零部件企业协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打通基础技术、工艺和产品的研发、设计、应用、示范推广等关键流程。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人才链等各类资源要素融合,上下游企业融合,组织产业链龙头企业和本地化配套对接活动,加快打造产业链共同体。

  2.培育高技术领域新星产业集群。依托浙江省新星产业群培育行动计划、宁波市万千亿产业集群培育行动,加快推进生物医药千亿级产业集群、航空航天装备、计算机通信设备、电子信息设备等细分领域新星产业集群培育。推动每个细分领域产业集群按照一批龙头企业、一批重点项目、一个产业基地、一个创新机构、一批专业人才、一个公共服务平台等标准实施培育。以各类产业平台为依托,谋划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空间,推动特色小镇、小微企业园、科技孵化器、加速器联动发展,打造一批以产业群协作配套体系为核心的高技术类产业平台。

  3.加快建设特色园区。促进集聚发展,依托我市“3+17”功能区块以及55个重点产业平台体系布局,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省级特色小镇(园区)为依托,打造一批专业化特色产业园区,落实“一园一业”精准培育。支持高技术制造业领域龙头企业、国有企业、专业机构发挥骨干作用,建设一批细分领域创新园、孵化园、小微企业园区等。强化供给保障,加快推进工业区改造升级,推动成片产业用地整备,优先保障高技术制造业发展需要。完善配套服务,实施产业园区质量效益提升计划,完善交通、信息、商务、安居等配套设施,切实优化园区硬条件与软环境,建设一批精准定位、产业协同、配套完善的专业特色园区。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jinan.021cf.cn/index.php/post/2885.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全力推进产业链招商!济南探索实施“双链长制”

全力推进产业链招商!济南探索实施“双链长制”

  日前,济南出台《关于开展招商引资“九大行动”的实施意见》。8月3日上午,济南市委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召开。《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构建完善“投促+部门+区县+园区”招商工作体系,对各产业招商主管部门2022年度工作目标、重点招引方向、具体工作措施都进行了进一步明确。   市投资促进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吴涛介绍说,《实施意见》中的每项任务都明确了责任单位,很多任务都要靠...

冲刺的济南深谙“磨刀不误砍柴工”

冲刺的济南深谙“磨刀不误砍柴工”

  癸卯兔年,如果用一个字形容济南的身姿,“冲”恰如其分。   春节假期后的头部个工作日,“新春头部会”按下了“项目突破年”的快进键。紧随其后的是,北上与北京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团齐发”赴日本、德国和我国香港地区招商,77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先后南下苏州、深圳考察招商,举行2023年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现场观摩活动……   全市上下干劲十足...

医药产业规划_产业链招商_产业地图_园区规划_药智产业大脑

医药产业规划_产业链招商_产业地图_园区规划_药智产业大脑

  为政府、园区、企业提供咨询、招商、数字化、落地运营一体化服务   数据驱动顶层设计,明确产业定位和发展路径   企业资源+品牌会议精准接洽,助力产业招商   基于大数据构建产业大脑,助力产业链现代化   线上线下资源集聚和创新服务,赋能企业发展   国内蕞系统的医药信息资源,为政府战略决策与产...

历下区举行长岭高科片区招商政策发布会暨重点项目合作签约仪式

历下区举行长岭高科片区招商政策发布会暨重点项目合作签约仪式

  2月15日,由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济南市人民政府指导,济南市历下区人民政府、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济南市投资促进局、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管委会共同主办的长岭高科片区招商政策发布会暨重点项目合作签约仪式在喜来登酒店举行。济南市委常委、副市长孙斌,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李永华,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管委会副主任郭凯,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文海生,济南市投资促...

历城加速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历城加速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超算数字经济生态创新圈掠影44个高端产业项目集中签约   今年以来,历城区对标全市“勇当排头兵、建设强省会”目标任务,锚定“省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发展定位,着力强招引、抓项目、聚产业,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良好态势。上半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9.9亿元,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5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52.7%;固定资产投...

吴伟华带队赴广东省广州市、山东省济南市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吴伟华带队赴广东省广州市、山东省济南市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3月15日-17日,市长吴伟华带队赴广东省广州市、山东省济南市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高端纺织服装产业全产业链建设,谋划稀土产业发展,以招商引资新成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优布(广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基于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垂直时尚柔性供应链企业。公司通过打造设计选品中心、创新研发中心、星链工厂三位一体核心基地,为服装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独立...

商河县许商街道围绕产业抓招商

商河县许商街道围绕产业抓招商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今年以来,商河县许商街道把做好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来抓,1—9月份累计引进市外投资12.85亿元,完成固投10.31亿元,实际使用外资440万美元。   今年以来,许商街道结合街道实际和全县发展布局,确立了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塑料加工、家居等项目为主的产业发展方向。为推动产业发展,该街道紧紧抓住制约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的“瓶颈”,...

均和云谷济南汇智港

均和云谷济南汇智港

  投资沃土、创业福地。热诚欢迎广大企业客商前来投资发展!   (企业生产、研发、办公) 济南槐荫区美里东路与太平河南路交汇处 【体量】占地64亩,建筑面积10万平米 【户型】独栋3层4层、整栋/分单元出售 【面积】600-4000㎡ 【年限】50年独立产权 【交通】项目位于济南西部槐荫开发区,紧邻国际医学中心,距济南高铁西客站5公里,距济广高速口1公里 【政策】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