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槐荫区:加快建设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一流城区
2月17日,中国济南市槐荫区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开幕,孙常建代表中国济南市槐荫区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未来五年槐荫全区将锚定目标、保持定力、勇毅前行,推动“西兴”龙头昂首领航,“中优”先锋走在前列,为全面建设“齐鲁门户,医养之都”努力奋斗。
会上,孙常建表示,今后五年槐荫全区工作总体要求是:积极抢抓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强省会战略、“西兴、中优”城市发展新格局等历史性机遇,坚持“125510”发展思路不动摇,担当“西兴”龙头、争做“中优”先锋,全力打造“齐鲁门户,医养之都”,加快建设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一流城区,奋力谱写新时代槐荫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今后五年,槐荫区将围绕经济实力跃升全面发力。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迈入“千亿俱乐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力争到2026年,较“十三五”末翻一番。主导产业能级大幅跃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实体经济、数字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三次产业均衡协调、深度融合,消费不断优化升级。
槐荫将加快全球高端人才、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的集聚,让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承接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能力全面增强。
为推动城市对外开放水平和能级显著提升,槐荫将不断强化京沪会客厅、泉城文化艺术会客厅、旅游集散地枢纽、交通枢纽、消费物流枢纽等功能,与沿黄九省城市区县交流协作取得重大进展。“青年友好型城区”创建深入推进,区域辐射力吸引力持续增强。坚持改革创新引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新突破,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
槐荫区将高标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基本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现代城乡形态,蓝网绿道青山交织,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成为时尚,展现齐鲁水乡、天清气朗、稻香花海的优美画卷。
让发展更有温度,民生更有质感,槐荫区将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加快实现。全面提升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现代化水平,把蕞好的资源提供给群众。
站在新起点上的槐荫,将实施“十大重点行动”,打造高质量发展支撑体系,用实干担当谱写槐荫新的发展篇章。
孙常建表示,今后五年槐荫区将实施“十大重点行动”,遵循人、产、城一体化发展理念,全面构建“两核三区、三纵三横”城市发展新布局。加大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央企总部城“两核”产业导入力度,在全市形成“东强”“西兴”遥相呼应、“CBD”“央企城”两翼齐飞的新格局。
在百年商埠历史文化区、智能制造产业区、乡村振兴生态区“三区”打造上,槐荫区将致力于实现一年起势、两年突破、三年崛起。提升“三纵”辐射力,依托纬十二路大力发展商务商贸、高端消费、现代金融等产业,打造济南西部都市消费带;依托二环西路大力发展商务会展、现代物流、总部经济等产业,打造辐射省会经济圈消费的产业隆起轴;依托玉符河生态带,打造蓝绿交融、功能复合的济西生态绿肺。
打造“三横”发展带,以塑造“黄河旅游”整体品牌形象为引领,打造传承黄河文化、展现生态景观、保障防洪安全的沿黄旅游风情带;依托交通和区位优势,重点发展总部经济、智能科技、新兴金融、商务服务等业态,打造央企总部城中央商务轴;以生态化、景观化、智能化为导向,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打造展强省会特色、融泉城风貌、显“西兴”魅力的经十路城市发展景观轴。
建设重点片区需要拆迁先行,槐荫区将加快推动“双核片区”集中征迁,实施“扫尾清零攻坚行动”,为项目落地腾出宝贵空间;推动“中优”城市更新,加快完成市立五院周边片区、老商埠区和其他需要改造的老城区城市更新,加快推进张庄村、刘庄村等城中村改造和医学中心、西客站片区、吴家堡片区村庄整合。
今后五年,槐荫区将力争引进市外投资1700亿元、实际使用外资7.5亿美元。重点瞄准央企及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着力引进更多的战略投资者。围绕医养健康、文化旅游、商务会展、消费物流、智能制造、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等优势主导产业抓招商,借助商会抓招商,依托乡情抓招商,充分借力“招商合伙人”“招商大使”“产业链链长”抓招商,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槐荫区将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围绕“工业强市”战略,依托二机床、中车山东、重汽特种车等企业,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重型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打造一批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依托天岳、德迈、九阳等企业,大力发展先进材料、智能制造等产业,打造一批新材料和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将打造“康养济南”核心增长极。充分发挥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树兰(济南)国际医院、山东省肿瘤医院质子临床研究中心、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齐鲁现代微生物技术研究院、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山东创新中心、济南精准医学产业园等核心载体作用,打造国际前沿医学技术汇聚高地、国内数字医疗智慧应用标杆、北方医教研产养融合创新基地。
奋战央企总部城,建设现代化强省会城市副中心。槐荫区将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瞄准央企区域总部、民营企业总部、独角兽企业、平台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等开展精准招商,引进一批企业总部、区域总部及功能性总部。充分发挥“京沪会客厅”在京沪动脉、黄河流域“一字形”交通大通道的枢纽作用,主动服务和融入省会经济圈,深化黄河流域城市交流合作,拓展与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承办各类综合性政务商务活动,不断提升央企总部城竞争力、影响力、知名度,有效推动国际国内优质资源向槐荫加速汇聚。
奋战百年商埠历史文化区,全面振兴泉城老商埠历史文脉。围绕“一园十二坊”传统风貌区建设规划,串联整合宏济堂、阜成信棉花行东记西记旧址、山东丰大银行旧址等文物资源,彰显民国时期中西合璧建筑文化,打造集文化旅游、时尚创意、特色商业等多种业态为一体的百年商埠历史文化区。
奋战智能制造产业区,打造“智造济南”产业新高地。济南槐荫经济开发区作为全区智能制造等实体经济的主战场,将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加快完善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不断强化吃住行娱育等生活设施配套,高水平建设山东德迈国际信息产业园、济南宽禁带半导体产业园。
奋战乡村振兴生态区,谱写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槐荫篇章”。槐荫区将推动“七星九美十三香”29个村“串珠成链”连片打造,建设集高效农业、乡村旅游、生态保护功能于一体的乡村特色风貌带;开发生态农庄、主题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休闲度假产品,发展城郊休闲、生态旅游、创意农业、农耕体验等功能。
在全面建设“齐鲁门户,医养之都”的道路上,槐荫区将继续坚持以“五兴”促“西兴”,在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列。
槐荫区将聚焦医养健康、文化旅游、商务会展、现代物流、智能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金融等主导产业链,做优做强山东数字金融产业园,构建全产业链金融服务体系,依托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加快布局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加速挖掘和开放一批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打造数字槐荫名片。
聚焦科创兴,槐荫区将全力打造创新策源先行区。以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牵引,争当“科创济南”主力军。创建一批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突出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产业园、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齐鲁现代微生物技术研究院、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山东创新中心、济南健康产业科技研究院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支持山东头部医科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眼科与视光医学院加快建设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
争做“文化济南”领头雁,槐荫区将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成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齐鲁黄河文化新高地,倾力打造“泉城文化艺术会客厅”,全面提升“一院四馆”、印象济南、方特东方神画、时光艺术之城等文旅品牌全国影响力。
槐荫将积极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发挥黄河水、长江水、玉符河、小清河“四水融汇”生态优势,增强济西湿地、玉清湖、美里湖生态修复、水源涵养、生物栖息功能,全面提升百里黄河风景区槐荫段建设标准,形成气韵贯通、和谐共生的大河、大湖、大湿地生态格局。
槐荫区将通过多途径扩大义务教育学位供给,优先补足重点区域和城郊结构性缺口,全面提升基础教育发展水平。深入实施教育提升行动,开展“名校”“名校长”“名师”工程,实现教育三年大变样、五年大跨越,未来五年再引进培养100位名师、名校长,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0所,让教育成为槐荫蕞亮丽的名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