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扩容125倍济南高新区崛起的空间在哪?
这是济南高新区GDP总量首次突破1500亿元大关,事实上,今天,站在车水马龙的经十东路,行走在高楼林立的写字楼片区,你可能很难想象,20年前,这里还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庄稼地。20年间的斗转星移,济南高新区已换了天地,这里的巨变与泉城和国家的脉动同步,亦有着属于自己的调性。
1991年成立至今,济南高新区已经扩容12.5倍。
从蕞初规划的15.9平方公里,变成了近200平方公里。
高新区并非一口吃成了“大胖子”,十多倍的扩容历程,有以下几个重要节点:
自2001年开始,高新区先后代管了贤文、牛旺等8个村;
2003年,在章锦片区设立了出口加工区;
2005年孙村镇和大正科技示范区整建制划归高新区代管;
2015年高新,将长清创新谷和章丘高官寨纳入发展版图;
2016年,高新区托管了长清创新谷、章丘高官寨部分区域,并将历城区73个行政村收入囊中。
如今,济南高新区总面积291平方公里,分为中心区、高新东区、高新北区、章锦片区,共四大片区。辖5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超过40万人。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伴随着空间拓展而来的,是园区建设和产业集聚。
20年前,高新区贤文片区里,只有管委会大楼和软件园的梯形大楼两栋高层建筑,管委会大楼周边,是一片庄稼地。晚上黑灯瞎火,“出租车司机都不愿意来”。如今的国际会展中心当时还是养牛场,牛旺社区则是有着围子墙的小村庄。
如今,高新区东区已经成为济南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济南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地,这两个产业的规模都已过千亿,孙村被列为济南的城市次中心之一,章锦片区也升级为章锦综合保税区;北区,起步晚,发展快,一座临空产业新城正在强势崛起……
截至2021年底,高新区聚集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超过27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突破1600家,全区上市挂牌企业总数达到120家,其中新三板挂牌企业98家。
事实上,济南高新区线年前后开始的,也与国家、省、市三个层面的战略规划相契合。
首先,2001年科技部提出的国家高新区要进行“二次创业的”的战略构想,同年,济南高新区管委会从二环东的火炬大厦迁至现在的管委会大楼;接着,2003年,山东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上确定了“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的济南城市空间布局,济南城市“东拓”便与高新区发展密切结合在一起;2006年,科技部号召创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济南市委市政府也提出“举全市之力支持高新区发展”的战略决策。
2021年,济南高新区GDP总量首次突破1500亿元大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48亿元,以全市3.1%的土地资源创造出13.2%的经济体量。
作为黄河流域唯一沿海省份的国家高新区,济南高新区2021年的综合排名首度成功跻身全国前十名。从2019年排名第14位,到2021年排名第10位,济南高新区在国家高新区的综合评价排名中实现连续三年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湖北省国家高新区造成冲击,湖北省12家国家高新区不参加此次排名,这意味着2021年参与排名的国家高新区由上一年度的169家下降到157家,而仅武汉东湖高新区的光电子企业产业规模就占全国约50%。因此,在肯定济南高新区取得历史性突破的同时,也应正视其与先进地区的差距。
先从数据来看,2021国家高新区百强榜中,济南名列第10,排在前面的除北上广深之外,还有杭州、成都、苏州工业园、合肥。其中杭州有三个指标超越了上海和广州,仅次于北京和深圳,分别是结构优化、产业价值链,以及持续创新能力。分析人士指出,或许下一年排名前4的城市将迎来大洗牌。
紧随济南之后的西安,在「创新能力百强榜单」中,却遥遥领先于济南。在这份榜单中,西安高新区位列第7,济南高新区退至12位;而在综合排名中无缘前15名的郑州高新区,在创新能力榜单中却位列第8。
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国家高新区要牢牢把握“高”和“新”发展方向,突出创新和产业化,因此,这份创新能力榜单的重要性,并不亚于综合排名。此外,创新力代表着城市的未来发展潜力,创新能力强的高新区,未来排名可能更进一步。
综合两份榜单来看,前有深圳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遥遥领先,后有合肥高新区、成都高新区穷追不舍,济南高新区容不得丝毫松懈。
当下,各个高新区都形成了自己的主导产业,比如中关村高新区培育了一批信息技术龙头企业,产业规模占到了全国的17%;武汉东湖高新区培育了一批光电子企业,产业规模约占全国的50%;张江高新区培育了一批集成电路企业,产业规模占全国的35%;西安高新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新能源等硬科技产业;兰州高新区积极培育生物医药产业,特色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明显。
济南高新区的三大主导产业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同时还在发展大数据、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空天信息等新兴产业。截止到2020年底,济南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规模达到2800亿元,但当年我国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逾12万亿元,高新区只占2.3%;2020年底,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规模达到1850亿元,占全国0.4%;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500亿元,占全国4.2%。
相较于中关村高新区、武汉东湖高新区、张江高新区等占据某行业主导地位的现状,济南高新区的主导产业在全国尚未形成规模影响力,还有较大进步空间。
当下,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已从城市单体PK,向城市群和城市群演进。武汉通过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建设,辐射带动鄂州、黄石、黄冈、咸宁协同发展、产业升级和人才集聚,打造世界级科技产业创新策源地;苏州位于稳坐中国城市群头把交椅的长三角城市群,苏州高新区则正位于环太湖科创圈和沪宁产业创新带的“一圈一带”交汇点上;郑州是中原城市群的中心,中原城市群是我国19个国家级城市群之一,包括河南、山西、山东、河北、安徽共5省的30座地级市,在国家战略的推动下,发展迅速。
在国家蕞新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19个国家级城市群的概念,其中排在头部梯队的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长江中游这五个城市群,济南所在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则领衔第二梯队,比照头部城市群,还有一定差距。不过,随着“齐鲁科创大走廊”的崛起和“一廊六带、四圈多园”空间框架拉开,“重大设施—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化”完整创新链的完善,济南高新区仍有诸多利好。
回顾济南高新区30年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这片区域在不断扩展空间的同时,也完成了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而后者才是高新区的真正崛起。
高新技术和创新能力使这片区域从“一眼望去都是庄稼”到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更使全市3.1%的土地资源创造出13.2%的经济体量,未来,冀望济南高新区能对标全国头部高新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特别声明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