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坚决摒弃“瓦片经济” 制定五年行动计划 推进首都城市更新
按:北京市坚持以城市更新推动存量空间资源提质增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引入社会资本,优化资源配置,有针对性加强政策创新和支持力度;探索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受益主体共担的路径机制,推动形成科学持续、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格局。近日,北京市发布《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1-2025年)》。摘要如下。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按照自上而下下达任务和自下而上申报项目相结合的方式,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将老旧小区纳入社区治理范畴,通过改造同步健全小区长效管理机制。积极探索老旧小区改造多方共担筹资模式,完善市场化实施机制。可根据居民意愿利用小区现状合法房屋和公共空间补充公共服务设施,鼓励利用空闲地、拆违腾退用地及地下空间等建设便民服务设施。
对符合规划要求的危旧楼房,允许通过翻建、改建或适当扩建方式进行改造,具备条件的适当增加建筑规模,配齐厨卫设施,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腾退空间和闲置空间补建配套设施。危旧楼房、简易楼要通过改建、腾退改造引入规范化、市场化物业管理机制。
鼓励老旧楼宇改造升级,满足科技创新、金融管理、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深入挖掘存量闲置老旧楼宇,鼓励将其改造为城市运行服务保障人员宿舍和公寓,促进职住平衡。
积极支持既有低效产业园区“腾笼换鸟”和老旧厂房更新改造。利用腾退空间建设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充分挖掘工业遗存的历史文化和时代价值,完善工业遗存改造利用政策,引导利用老旧厂房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现代服务业等产业业态。
充分利用棚改专项债,研究资金统筹平衡机制,推进项目分期供地,实现滚动开发。统筹安排安置房建设时序,将水、电、气、热等市政基础设施与安置房同步规划建设,确保被拆迁人员按期得到安置。
围绕城市功能再造、空间重塑、公共产品提供、人居环境改善、城市文化复兴、生态环境修复以及经济结构优化等方面对更新区域进行评估,科学划分更新单元,明确街区功能优化和环境品质提升目标。加强街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建造,形成完善的公共空间体系。优化城市家具配置,推动市政设施小型化、隐形化、一体化建设。加强疏解腾退空间精细利用和边角地整治。加强公
加强轨道交通场站与周边用地一体化规划及场站用地综合利用,实现轨道交通特别是市郊铁路建设与城市更新有机融合,通过轨道交通场站一体化建设,带动周边存量资源提质增效。建设轨道微中心,促进场站与周边商业、办公、居住等功能融合,补充公共服务设施,创造更优质的开放空间。
结合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周边地区老旧楼宇与传统商圈、老旧厂房与低效产业园区提质增效,促进公共空间与公共设施品质提升。
尊重居民、权属主体意愿,整合各类实施需求,鼓励各类单项项目更新。在满足规划要求、实施方案合理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分别推进各类单项更新改造项目。
1.研究制定低效产业园区分区分级分类认定标准等相关政策,探索建立产业用地使用效率综合评价体系。
3.研究在商务区、科技园区、产业园区以及交通枢纽等周边区域,推进非居住建筑改建租赁型职工宿舍、公寓相关政策。
4.积极探索有利于补充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公共安全设施的容积率奖励与转移等政策。
5.研究制定城乡建设用地功能混合相关政策,探索提高用地兼容性,允许建筑功能混合设置,鼓励地下空间多用途复合利用。
6.研究制定城市更新项目整合捆绑实施规则和路径等政策,探索轨道交通场站一体化改造建设。
7.研究出台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引入社会资本的指导意见,明确社会资本参与方式、财税和金融支持、存量资源统筹利用、简化审批、监督管理等内容。
8.研究制定成立市、区城市更新平台公司意见,设立城市更新产业基金,鼓励银行、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广泛引入社会资本。
注:“瓦片经济”,是在城市和农村的城乡结合区域,老百姓通过出租房屋,维持生计的一种经济方式。由于多为各家各户老百姓在自己院子里增盖一些瓦片房对外出租,赚取租金养家糊口,俗称“吃瓦片”。瓦片经济解决了本地居民的经济问题,但挑战的是社区的承载力。
按:北京市坚持以城市更新推动存量空间资源提质增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引入社会资本,优化资源配置,有针对性加强政策创新和支持力度;探索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受益主体共担的路径机制,推动形成科学持续、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格局。近日,北京市发布《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1-2025年)》。摘要如下。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按照自上而下下达任务和自下而上申报项目相结合的方式,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将老旧小区纳入社区治理范畴,通过改造同步健全小区长效管理机制。积极探索老旧小区改造多方共担筹资模式,完善市场化实施机制。可根据居民意愿利用小区现状合法房屋和公共空间补充公共服务设施,鼓励利用空闲地、拆违腾退用地及地下空间等建设便民服务设施。
对符合规划要求的危旧楼房,允许通过翻建、改建或适当扩建方式进行改造,具备条件的适当增加建筑规模,配齐厨卫设施,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腾退空间和闲置空间补建配套设施。危旧楼房、简易楼要通过改建、腾退改造引入规范化、市场化物业管理机制。
鼓励老旧楼宇改造升级,满足科技创新、金融管理、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深入挖掘存量闲置老旧楼宇,鼓励将其改造为城市运行服务保障人员宿舍和公寓,促进职住平衡。
积极支持既有低效产业园区“腾笼换鸟”和老旧厂房更新改造。利用腾退空间建设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充分挖掘工业遗存的历史文化和时代价值,完善工业遗存改造利用政策,引导利用老旧厂房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现代服务业等产业业态。
充分利用棚改专项债,研究资金统筹平衡机制,推进项目分期供地,实现滚动开发。统筹安排安置房建设时序,将水、电、气、热等市政基础设施与安置房同步规划建设,确保被拆迁人员按期得到安置。
围绕城市功能再造、空间重塑、公共产品提供、人居环境改善、城市文化复兴、生态环境修复以及经济结构优化等方面对更新区域进行评估,科学划分更新单元,明确街区功能优化和环境品质提升目标。加强街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建造,形成完善的公共空间体系。优化城市家具配置,推动市政设施小型化、隐形化、一体化建设。加强疏解腾退空间精细利用和边角地整治。加强公
加强轨道交通场站与周边用地一体化规划及场站用地综合利用,实现轨道交通特别是市郊铁路建设与城市更新有机融合,通过轨道交通场站一体化建设,带动周边存量资源提质增效。建设轨道微中心,促进场站与周边商业、办公、居住等功能融合,补充公共服务设施,创造更优质的开放空间。
结合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周边地区老旧楼宇与传统商圈、老旧厂房与低效产业园区提质增效,促进公共空间与公共设施品质提升。
尊重居民、权属主体意愿,整合各类实施需求,鼓励各类单项项目更新。在满足规划要求、实施方案合理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分别推进各类单项更新改造项目。
1.研究制定低效产业园区分区分级分类认定标准等相关政策,探索建立产业用地使用效率综合评价体系。
3.研究在商务区、科技园区、产业园区以及交通枢纽等周边区域,推进非居住建筑改建租赁型职工宿舍、公寓相关政策。
4.积极探索有利于补充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公共安全设施的容积率奖励与转移等政策。
5.研究制定城乡建设用地功能混合相关政策,探索提高用地兼容性,允许建筑功能混合设置,鼓励地下空间多用途复合利用。
6.研究制定城市更新项目整合捆绑实施规则和路径等政策,探索轨道交通场站一体化改造建设。
7.研究出台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引入社会资本的指导意见,明确社会资本参与方式、财税和金融支持、存量资源统筹利用、简化审批、监督管理等内容。
8.研究制定成立市、区城市更新平台公司意见,设立城市更新产业基金,鼓励银行、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广泛引入社会资本。
注:“瓦片经济”,是在城市和农村的城乡结合区域,老百姓通过出租房屋,维持生计的一种经济方式。由于多为各家各户老百姓在自己院子里增盖一些瓦片房对外出租,赚取租金养家糊口,俗称“吃瓦片”。瓦片经济解决了本地居民的经济问题,但挑战的是社区的承载力。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