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钢 济南工业的一个“******”
新中国工业的发展历史,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也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成功见证。中国工业经济所创造的伟大奇迹,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国历史上一个全新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开始了。中共济南市委带领全市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进行了一系列努力和探索。虽然遭受过严重挫折,但各项建设事业仍然取得较大成就,积累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初步经验,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物质基础。
说起济钢,在济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济钢曾创下多个纪录,是济南工业的一个“******”。曾经,这里是辉煌的工业基地,顶峰时期4万余工人在这里生活、工作。
1957年,国家计委、冶金部等在北京召开地方工业会议,决定投资1.45亿元,在山东建一座年产生铁35万吨、钢30万吨、钢材25万吨的中型钢铁联合企业。
1958年7月1日,6000余名建设者冒雨在施工现场举行了开工典礼。1号255立方米高炉当年10月10日进入炉体安装阶段,12月24日竣工后即点火烘炉,25日出铁。从开工到出铁共176天,绝对工期仅96天,比计划提前3个月投产,创全国同类高炉建设时间蕞短纪录。在此之前,有4座13立方米和1座55立方米小高炉建成投产。
1958年10月,转炉炼钢车间动工兴建;1959年9月13日投产。与此同时,2号255立方米高炉建成,并于1959年7月1日出铁。1959年12月31日,无缝钢管车间建成投产;同年12月,中板车间破土动工。1960年4月26日,以绝对工期108天的高速度,建成并轧出了1.3米×5米×20毫米的头部块中板,结束了山东无板材的历史。
济钢建厂之初,涌现了一大批先模人物。比如牛发和,他于1958年由北满钢铁厂调入济钢,刻苦钻研技术,积极开展技术革新,取得许多成果,被提升为机械工程师,并被长春中国头部汽车制造厂聘为特邀设计师。
1964年,济钢完成工业总产值1899万元,实现利润59万元,上交利润27万元,结束了亏损局面。1965年、1966年进行设备配套改造,新上中板车间二期工程等,投资498万元,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工业总产值连续两年翻番,1966年达到8522万元。自1958年建厂到1966年底,共生产钢4.9万吨、铁71.72万吨、钢材4.1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76亿元。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