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高新区力助生物医药产业快速腾飞
生物医药产业对济南高新区来说,是一个市场前景广阔,比较优势明显,具有支柱性、带动性和导向性的产业。作为山东省新药研发的蕞主要核心区域,高新区将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平台为支撑,以医药专业孵化器为载体,通过内生孵化和外延招商引进高成长性企业,培育生物制药产业的企业集群,形成从创新药物研发、中试、孵化到产业化的技术链和产业链相衔接的完整的医药创新发展的产业体系,探索以创新促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对济南高新区来说,是一个市场前景广阔,比较优势明显,具有支柱性、带动性和导向性的产业。作为山东省新药研发的蕞主要核心区域,高新区将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平台为支撑,以医药专业孵化器为载体,通过内生孵化和外延招商引进高成长性企业,培育生物制药产业的企业集群,形成从创新药物研发、中试、孵化到产业化的技术链和产业链相衔接的完整的医药创新发展的产业体系,探索以创新促产业,以产业促创新的内生型产业发展模式,打造具有强大自主创新能力的“济南药谷”和医药创新企业集聚、营销物流配套的“济南药城”。
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回报三大特点。当前,国家及省市已把生物医药产业列为战略性产业进行扶持。国家确定重点扶持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就包括生物产业。省政府今年密集出台了若干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规定,并将医药大平台建设列为2010年全省重点建设的三大科技创新平台之一,政策扶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此外,全国各地高新区也都跃跃欲试,抢抓机遇。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各地抢占下一轮产业竞争先机的桥头堡。
高新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比较优势明显。目前高新区拥有制药研发、生产企业近百家,专业技术人员密集度高,是山东省新药研发蕞主要核心区域,汇聚齐鲁制药、博士伦福瑞达等一批龙头企业。据统计,2009年高新区医药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利税总额近18亿元,高新区33%的税收来自于医药产业。产业特性决定了生物医药产业理应为高新区“五年翻两番、总量过千亿”这一目标的实现承担重任。
重大新药创制平台的落户,为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正当其时。随着国家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和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落户高新区,将使全省乃至全国的生物制药人才、技术、项目等向高新区聚集,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撑作用会日益显现。据介绍,大平台的内容是:投资7个亿建设济南高新区20万平米的技术大平台,同时在全省建设生物药与化药创新基地、海洋新药创新基地、中药创新基地、实验动物基地、新药临床研究基地和新药成果转化基地等六个基地,做强齐鲁制药、绿叶制药、鲁抗辰欣等二十家大企业,以此共同参与国内十五个大平台的科技项目转化。这种“一区六基地二十个示范企业”运作模式,对高新区生物制药产业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根据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需要,高新区将尽快形成孵化区、中试基地、产业区三位一体齐头并进,全力推动建立制药研发、孵化和产业化发展格局,打造大批制药企业和企业家。力争“十二五”末,医药孵化企业达300家、产业化制药企业20家,完成科技成果转化300项,形成GDP100亿元、销售收入300亿的产业规模。
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区位于高新区中心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目前已有2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在该区域建成发展。齐鲁制药、博士伦福瑞达、九州通等知名企业的龙头效应已经凸现;元隆生物、诚创医药等一批医药研发企业逐步壮大,研发企业聚集效应不断凸显;省药科院、省药检所汇聚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但由于受空间限制,产业聚集的密度、辐射的效果还没形成裂变效应。下一步,高新区将以?3.8万平米的大学科技园综合楼为突破口,引进区外制药创新要素进入孵化区,置换现有非生物医药企业;完善社会化、专业化的中介服务体系和药品销售体系,通过与孵化区有空置土地、厂房的企业合作,进一步扩大物理承载空间,使创新要素聚集由量变到质变,达到集群创新的效应。
生物医药产业中试基地位于出口加工区,总建筑面积20万平米,其中包括16万平米的专业孵化器和4万平米的新药创制平台。在功能发展上,与孵化区已形成的研发体系、销售体系和专业中介服务体系珠联璧合。这样一来,有中试小批量生产和研发技术大平台的支撑,就能形成研发、孵化、中试、销售为一体的社会化的创新分工体系,高新区医药研发和产业发展辐射作用将呈现“药谷”效应。
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区位于两河片区,按现代综合园区和制药行业特点进行规划和基础设施配套,成片规划,分步实施。初步规划思路为企业发展区和现代综合服务区两部分。企业发展区分为中小企业拓展区和大企业(大品种)发展区。其中,中小企业拓展区规划为生物药生产区、化药生产区、中药及天然药生产区、医疗器械生产区和生活服务区等五部分。现代综合服务区包括商业、休闲、居住、商务等。这个产业区蕞终将打造成为产业实力雄厚、基础设施完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济南药城”。
国家重大新药创新平台自去年落户高新区以来,已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国家一类新药阿德福韦酯已获得国家新药证书,项目科技成果共形成国家专利4项,其中2项为国家发明专利。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7亿元,利税1.1亿元;国家一类新药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11(I)该药物主要用于肿瘤放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创新型的白介素-11,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全国12家大型的肿瘤医院进行临床试验,完成了500例病例观察。预计本产品上市3年可实现销售额1亿元,未来5年市场销售量将达4亿元。
此外,还有一批重大新药处于临床研究,包括抗动脉粥样硬化新药几丁糖酯,抗脑缺血新药D-聚甘酯,注射用羟基红花******素A等,这些药物一旦完成三期临床,投放生产,将形成20至30亿元的销售收入,实现利税12亿元。
业内专家表示,建设重大新药创新平台的核心目的是出好药、出新药,为全民健康提供服务。新药生产的载体是企业,目前,高新区正围绕生物医药产业的人才、平台、孵化、产业化及企业膨胀发展等方面,研究制定优惠的产业引导政策,培育本土骨干企业,同时吸引知名医药企业入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壮大生物医药产业。 (生物谷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两院院士+诺奖得主,科学思考碰撞产业智慧,首届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携大咖阵容拉开帷幕
生物医药大咖齐聚坪山2020深圳国际生物/生命健康产业展览会19日开幕
千面新原力:千名科学家及企业家共线深圳国际生物/生命健康产业展览会暨深圳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峰会
攻关难治性肿瘤、精苛生物工艺这一生物医药“黑马”能否缔造新神话?
瑞石生物医药宣布新型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治疗特应性皮炎II期临床达到研究终点
“药”聚兰州,“园”梦未来——后疫情时代,洞悉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新变革新趋势新机遇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